2025年留学诈骗威胁大吗现在

2025-04-02 23:34:45  阅读 14 次 评论 0 条

2025 年留学诈骗威胁较大,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出:

  • 近期相关案件频发

    • 2025 年 1 月 16 日,香港大学发邮件称近月超 60 名港大学生遭诈骗,损失超 6000 万港元。其中一名 18 岁中国大陆大一女生接到自称中移动职员电话,称其卷入洗黑钱案,随后被转接到自称上海公安局的人,对方要求她下载程序监控手机,并让她在 2024 年 12 月至 2025 年 1 月先后 14 次转账 920 万港元 “自证清白”,转账后对方失联。
    • 2025 年 3 月 13 日前往马来西亚留学的 20 岁中国留学生李博雯,在留学第 5 天接到自称 “马来西亚通讯局” 的电话,称她名下的手机号在中国涉嫌发送诈骗信息,并转接至 “上海虹口公安杜峰警官”,“杜警官” 要求她支付 25.8 万元人民币 “自证清白”,否则将面临跨国逮捕和至少十年的监禁。诈骗分子几乎 24 小时与她保持视频通话,实时监控她的一举一动,最终李博雯从租住公寓的 39 楼跳下。

  • 诈骗手段多样且隐蔽

    • 假冒公检法或使领馆诈骗:诈骗分子伪装成中国驻外使领馆或国内警方,谎称留学生 “涉嫌洗钱”“签证异常”,要求缴纳 “保证金” 或提供个人信息。
    • “杀猪盘” 情感投资诈骗:通过社交软件结识留学生,包装 “高知人设” 获取信任,以虚拟货币投资等为名,诱导其转账,最终卷款消失。
    • 虚假换汇陷阱:利用留学生对汇率波动的关注和跨境转账需求,在留学生群发布虚假换汇信息,伪造转账截图,骗取钱财。
    • 学费 / 租房诈骗:伪造学校邮件、租房广告,以 “低价”“限时优惠” 为饵诱导留学生转账。此外,还有 AI 伪造音视频冒充家人或朋友要求转账、虚假录取通知书诈骗等手段。

  • 留学生易成为目标群体的原因

    • 初到异国,人生地不熟:对当地的法律、社情尚不熟悉,容易被诈骗分子利用,例如接到自称 “通讯局”“公安局” 的电话时,因不了解当地相关部门的办事流程而轻信对方。
    • 心理防线脆弱:独自在海外留学,面临学业、生活等多方面压力,遇到问题时容易感到孤立无援,在诈骗分子的恐吓、诱导下,更容易陷入恐慌,从而失去判断力。
    • 与家人存在时差,沟通不便:导致遇到问题不能及时与家人沟通并获得建议,诈骗分子往往会利用这一点,以 “办案需保密” 等理由让留学生对亲友保密,进而实施诈骗。
    • 经济相对宽裕:留学生大多来自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,有一定的经济基础,诈骗分子认为能够从他们身上获取较高的利益。


综上所述,2025 年留学诈骗威胁较大,留学生及其家长需要提高警惕,增强防范意识,了解常见的诈骗手段和应对方法,避免遭受诈骗损失。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xaxcetx.cn/post/124011.html
免责声明:本文为原创文章,版权归 admin 所有,欢迎分享本文,转载请保留出处!

评论已关闭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