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澳洲留学父母怎么转钱被骗

2025-04-10 22:43:04  阅读 7 次 评论 0 条

针对 2025 年澳洲留学父母在转账过程中可能遭遇的诈骗风险,结合常见诈骗手段及防范措施,以下是详细分析:

一、常见诈骗手段(需警惕)


  1. 假冒官方机构诈骗

    • 钓鱼邮件 / 短信:骗子伪造澳洲学校、移民局或教育机构的官方邮箱 / 号码,发送 “学费缴纳通知”“签证加急”“奖学金申请” 等虚假文件,要求将费用转入指定账户(非学校官方账户)。
    • 伪造紧急情况:通过盗取学生社交账号(如微信、邮箱),冒充孩子本人声称 “突发疾病”“遭遇抢劫”“签证被拒需紧急缴费” 等,利用父母焦虑心理诱导快速转账。

  2. 账户信息篡改诈骗

    • 在学生与学校沟通的过程中,骗子通过黑客技术截取邮件或聊天记录,篡改学校提供的银行账户信息(如账号、SWIFT 代码),导致父母误将学费转入骗子账户。

  3. 非正规换汇陷阱

    • 声称 “私人换汇汇率更高”“手续费更低”,通过地下钱庄或非法平台操作,资金到账后失联,或因涉及洗钱被冻结,导致资金损失。

  4. 虚假中介或担保机构

    • 冒充留学中介、教育顾问或担保公司,以 “代缴学费”“办理保险”“加急材料” 等名义要求转账,实则为诈骗账户。


二、防范措施(关键步骤)


1. 核实信息真实性,拒绝 “紧急转账”


  • 官方渠道验证

    • 所有涉及费用缴纳的通知(如学费、签证费),务必通过学校官网公布的电话、邮箱或学生账户(如 MyUNI Portal)直接确认,不点击邮件 / 短信中的链接,避免通过陌生人提供的网址或联系方式操作。
    • 要求 “紧急转账” 时(如自称孩子的账号联系),务必通过视频通话或独立保存的电话号码直接联系孩子本人核实,确认无误后再转账。


2. 确保转账账户为官方指定账户


  • 学校缴费通知中提供的银行账户,需核对账户名是否为学校全称(如 “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”),SWIFT 代码、BSB 码等信息是否与官网一致,警惕任何 “个人名义” 或 “非学校后缀邮箱” 提供的账户
  • 如需缴纳学费,优先通过学校官网提供的支付渠道(如 OSHC 官网、学校缴费平台)操作,或使用银行柜台、手机银行的 “跨境汇款” 功能,备注学生 ID 和姓名以便对账。

3. 拒绝非正规换汇,选择合规渠道


  • 正规渠道:通过国内银行(如中国银行、工商银行)办理外汇汇款,或使用受监管的第三方平台(如 Wise、PayPal,但需确认学校是否接受)。
  • 警惕 “高汇率” 诱惑:私人换汇、地下钱庄可能涉及违法洗钱,资金安全无保障,且可能导致学生签证被调查(澳洲移民局关注资金来源合法性)。

4. 保护个人信息,避免泄露


  • 学生和家长需妥善保管邮箱、社交账号密码,定期更换并开启双重验证(2FA),防止账号被盗用。
  • 不随意在非官方平台填写个人信息(如护照号、学校 ID、银行账户),避免骗子利用这些信息伪造 “可信” 身份。

5. 保留凭证,及时求助


  • 转账后保存汇款凭证、学校缴费确认邮件等记录,便于后续核对。
  • 如发现被骗,立即:

    • 联系银行冻结转账(若为境内汇款,24 小时内可撤回);
    • 向中国公安机关报案,并联系澳洲当地警方(拨打 131 444 或紧急情况 000);
    • 通知学校国际学生办公室,协助核查账户异常情况;
    • 通过中国驻澳洲使领馆获取领事协助(领保电话:+61-2-62283948)。


三、特别提醒(2025 年注意事项)


  • 关注澳洲移民局(DHA)、教育部(DESE)及中国留学服务中心的最新通知,警惕针对留学生家庭的新型诈骗(如利用政策变动伪造 “加急缴费”)。
  • 若孩子在澳洲境内,建议开通本地银行账户,父母可通过正规渠道将资金汇至学生账户,由学生本人向学校缴纳,减少中间环节风险。

总结


核心原则:不轻易相信任何非官方渠道的转账要求,所有操作通过学校 / 银行官方途径核实。诈骗手段虽不断更新,但通过 “核实信息 - 正规渠道 - 直接沟通” 三步骤,可大幅降低被骗风险。如遇不确定情况,暂停转账并多方确认,切勿因 “紧急” 而忽视安全。。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xaxcetx.cn/post/129945.html
免责声明:本文为原创文章,版权归 admin 所有,欢迎分享本文,转载请保留出处!

评论已关闭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