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是一些 2025 年海外留学生防诈骗的知识:
常见诈骗类型及手段
- 冒充官方机构诈骗:诈骗分子会冒充公检法机关、驻外使领馆、政府机构、高校、电信运营商、快递公司等工作人员。他们利用伪造的身份,以涉嫌违法犯罪、护照签证问题、包裹有违禁品等理由,恐吓留学生,要求缴纳 “保释金”“保证金” 或提供个人敏感信息。
- 社交媒体诈骗:通过小红书、微信、WhatsApp 等社交媒体,进行非法换汇、代缴学费、转手租房、投资理财、网恋 “杀猪盘” 等诈骗行为,还诱导受害人进行线下交易。
- 虚假购物、服务类诈骗:诈骗分子以 “中介” 身份,自称能帮助留学生快速购票或办理证件、手续等,要求先行支付钱款,之后再以各种理由要求转账汇款,最后将受害人拉黑。
- 虚拟绑架诈骗:诈骗分子冒用使领馆或警方电话号码致电留学生,使当事人相信自己与犯罪案件有关,说服其伪造被绑架,向家人索取 “赎金”。同时,冒用当事人微信或手机联系其家长,发送图片或视频佐证,骗取巨额 “赎金”。
- ** 求职类”。
5. 求职类诈骗:假冒中介公司以介绍工作为名收取费用,然后拒绝聘用或拉黑受害人;或在网站张贴钓鱼招聘信息,盗取应聘者社交账号,冒充应聘者向其通讯录好友诈骗。
防范措施
1. 保护个人信息:不向他人透露护照号、身份证号、银行卡号、短信验证码等敏感信息。接到可疑电话或短信时,不通过陌生链接填写个人信息,核查发件人邮箱是否与官方域名匹配。
2. 核实对方身份:接到自称官方机构的电话,主动通过官方网站公布的电话确认,不回拨来电号码。对于自称 “中介”“客服” 等人员,要查询、辨别其资质,不轻易相信。
3. 谨慎处理资金交易:不向陌生账户转账,不相信 “安全账户”“保证金” 等要求。资金交易通过银行及官方交易平台办理,避免私下换汇等行为。
4. 提高警惕心理:对 “天上掉馅饼” 的优惠或威胁恐吓类信息保持警惕。面对 “高薪兼职”“轻松获利” 等诱惑,要冷静思考,不贪图小便宜。
5. 增强反诈能力:学习反诈基本常识,了解公检法机构、使领馆等不会通过电话办案、索要钱财或要求下载非正规软件进行对话等。关注官方公众号,学习防诈骗知识和案例。
遭遇诈骗后的应对措施
1. 立即报警:拨打当地报警电话,向警方报案,并保留相关报警记录。例如,澳大利亚报警电话 000(紧急)、131444(非紧急)。
2. 联系银行止付:如已转账,及时联系银行申请冻结账户或止付,减少财产损失。
3. 向相关机构报告:如澳大利亚可通过 “澳大利亚网络诈骗报告平台”(Scamwatch)等机构举报。
4. 寻求领事协助:联系中国驻外使领馆,寻求帮助和指导,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热线:+86 -10 -12308 或 + 86 -10 -59913991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