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2025 年中国在鼓励留学方面延续了 “扩大开放、优化服务、强化保障” 的政策基调,同时结合国际形势变化和国家战略需求,推出了一系列针对性举措。以下从国家层面的支持政策、国际合作深化、留学服务优化、风险应对与回国发展保障等方面展开说明:
一、国家公派留学项目扩容升级
国家留学基金委(CSC)2025 年进一步扩大资助规模,覆盖从本科生到博士后的全层次留学需求。具体措施包括:
- 项目制与个人制并行:新增 “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专项”“国际区域问题研究及外语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” 等,重点支持 “一带一路” 沿线国家的教育合作。例如,与英国多所高校合作设立博士研究生奖学金,涵盖工程、医学、人文社科等领域。
- 资助内容细化:除传统的往返旅费和生活费外,对部分学科(如人工智能、新能源)提供学费补贴,并试点 “科研设备共享计划”,允许公派学生使用国内高校的科研资源。
- 国际组织实习支持: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、难民署等 11 个国际组织合作,提供 236 个实习岗位,重点培养全球治理人才。入选者可获得每月 2000-3500 美元的津贴,并优先推荐正式岗位。
二、“一带一路” 教育合作纵深推进
- 职业教育出海:推动国内高职院校与中亚、东欧国家合作,例如枣庄科技职业学院与塔吉克斯坦彭吉肯特师范学院共建 “丝路学院”,开展教师互访、课程共建和学生交换。此类项目可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 “产教融合专项” 资助,单个项目最高支持 500 万元。
- 学历互认加速:与亚美尼亚、格鲁吉亚等国签署高等教育学历互认协议,2025 年起,在这些国家获得的学位可直接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,无需额外审核。
- 语言人才培养:设立 “非通用语种师资提升计划”,资助高校教师赴 “一带一路” 国家学习波斯语、僧伽罗语等语种,同时在国内开设 50 个 “区域国别研究中心”,培养复合型人才。
三、留学服务体系全面优化
- 签证便利化:与英国、荷兰、新西兰等国达成签证互惠协议,中国留学生申请学生签证时可享受材料简化(如免存款证明)、审批提速(平均处理时间缩短至 7 个工作日)等政策。例如,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对雅思成绩要求从 6.5 分降至 6.0 分,伯明翰大学允许均分不达标的学生通过学术申诉争取录取。
- “平安留学” 机制强化:教育部设立 24 小时领事保护热线,并在 50 个留学热点城市建立 “留学生服务站”,提供法律咨询、心理辅导和突发事件协助。针对美国俄亥俄州等地的政策变化,发布专项预警,指导学生核查院校资质、保留证据链。
- 数字化服务平台升级:国家公派留学管理信息平台新增 “智能匹配” 功能,可根据学生专业背景推荐合作院校和导师,并提供在线选校、材料预审等服务。
四、应对国际形势变化的策略调整
- 多国联申引导:针对美国对华留学政策收紧(如 F1 签证拒签率达 41%、敏感专业审查强化),教育部建议学生采取 “1+N” 申请策略,即主申美国的同时,申请英国、新加坡、香港等地区的高校。例如,2025 年 “美大地区中外合作奖学金项目” 覆盖澳大利亚、加拿大等国,提供学费全免或半免资助。
- 学术安全保障:设立 “留学人员学术权益保护基金”,对因政治因素被终止学业的学生提供转学支持和经济补偿。2025 年已启动首批 100 个案例的救助工作。
- 民间交流补充:鼓励企业、基金会设立专项奖学金,如腾讯 “科学探索奖” 支持 100 名理工科留学生,华为 “ICT 人才奖学金” 覆盖 50 个国家的通信工程专业学生。
五、回国发展支持政策加码
- 创业扶持:“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支持计划” 2025 年资助标准提高至 50-100 万元,重点支持人工智能、生物医药等领域。例如,四川省对入选项目提供 3 年免税期,并协调对接风险投资。
- 就业服务:人社部建立 “留学人员供需对接平台”,与华为、字节跳动等企业合作,举办 “海归专场招聘会”,2025 年计划提供 10 万个岗位。对从事基础研究的回国人员,可申请 “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”,最高资助 500 万元科研经费。
- 户籍与生活保障:北京、上海等地放宽留学生落户限制,如上海将 “世界排名前 500 高校毕业生” 纳入直接落户范围,并提供最高 50 万元的租房补贴。
六、中外合作办学提质增效
- 机构与项目扩容:教育部新增批准 15 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,如北京理工大学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合作设立 “智能汽车学院”,提供本硕博连读项目。地方审批项目(如专科层次)向 “一带一路” 国家倾斜,2025 年新增 200 个备案项目。
- 质量监管强化:实施 “中外合作办学认证升级版”,对课程设置、师资配备、学费标准等进行动态评估,未达标项目将被暂停招生。例如,2025 年对 37 个项目发出整改通知,涉及学分互认不规范、外方师资比例不足等问题。
- 招生模式创新:部分高校试点 “混合式培养”,如上海纽约大学推出 “1 学期国内 + 3 学期国外” 灵活学制,学生可根据疫情情况调整学习地点。
政策趋势与建议
- 学科聚焦:人工智能、量子信息、能源环保等 “卡脖子” 领域将获得更多资助,文科留学生可关注 “国际传播”“全球治理” 等交叉学科。
- 区域选择:“一带一路” 国家(如中亚、中东欧)留学成本较低(年均费用约 8-12 万元),且就业机会多集中于中资企业和国际组织。
- 风险防控:建议学生定期关注教育部 “留学预警”,避免选择政策不稳定地区,并购买包含政治风险的留学保险。
如需具体项目申请指南或政策解读,可登录国家留学网(www.csc.edu.cn)或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(www.crs.jsj.edu.cn)查询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