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留学服务终止合同怎么办

2025-04-18 10:32:32  阅读 14 次 评论 0 条

当 2025 年遇到留学服务合同终止的情况时,建议按以下步骤处理,结合法律依据、实际案例和行业动态,系统维护自身权益:

一、明确合同终止的原因与责任归属


  1. 终止类型分析

    • 协商一致:双方自愿解除合同,需签署书面终止协议,明确退费金额和责任划分。
    • 单方违约

      • 机构违约:如未按时提交申请材料、虚假宣传(如案例中机构推荐的预科成绩不被目标院校认可),可依据《民法典》第 563 条主张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。
      • 个人违约:如主动放弃留学,需按合同约定承担违约金(通常为服务费的 20%-50%)。

    • 不可抗力:如政策变动导致签证无法办理(如 2025 年部分国家调整签证政策),可依据《民法典》第 590 条主张免责,但需提供官方证明。

  2. 证据固定

    • 保留合同原件、付款凭证、沟通记录(如微信、邮件)、服务进度记录等。
    • 若涉及虚假宣传,需截图或录屏保存机构承诺的广告内容。


二、审查合同条款与法律适用


  1. 格式条款有效性

    • 若合同存在 “霸王条款”(如 “退费需扣除 50% 服务费”),可依据《民法典》第 496 条主张无效,法院可能调整违约金比例。
    • 例如,陈女士案例中,合同条款因未明确告知 “先扣 50% 再扣除实际成本” 被认定不公平,最终法院支持部分退款。

  2. 退费计算标准

    • 按比例扣除:常见于服务已部分履行的情况。例如,申请阶段退费比例通常为 50%-80%,录取后可能降至 30%-50%。
    • 实际消耗费用:需核算已发生的服务费(如文书撰写、学校申请费),未履行部分应退还。
    • 违约金上限:法院可能根据公平原则调整过高的违约金,如吴女士案例中,法院认定 20% 违约金过高,判决退还部分费用。


三、协商与第三方介入


  1. 与机构协商

    • 优先通过书面形式(如邮件、律师函)提出终止合同及退费诉求,明确责任归属和金额计算方式。
    • 参考案例:唐先生在机构倒闭后,通过报警和市场监管部门介入,推动资金链问题的调查。

  2. 行业协会与监管部门投诉

    • 向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(jsj.moe.gov.cn)查询机构资质,若为无资质 “黑中介”,可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投诉。
    • 例如,李思案例中,市场监管部门对虚假宣传的机构作出行政处罚并要求退款。

  3. 第三方调解

    • 申请消费者协会(12315)或留学行业协会(如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)调解,部分地区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。


四、法律途径与诉讼准备


  1. 仲裁或诉讼

    • 若合同约定仲裁条款,需向指定仲裁机构申请;若无,则向机构所在地法院起诉。
    • 参考案例:赵某因机构未履行服务,起诉后法院判决部分退款,并由甲、乙公司共同承担责任。

  2. 诉讼策略与证据

    • 举证责任:若主张机构违约,需提供服务未达标或虚假宣传的证据(如合同约定的院校排名与实际不符)。
    • 诉讼时效:合同解除后三年内提起诉讼,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损之日起算。

  3. 律师协助

    • 复杂案件(如涉及跨国服务、高额费用)建议委托专业律师,例如黄晓宇律师在案例中指出,格式条款无效的举证需结合《民法典》和具体案情。


五、特殊情况处理


  1. 机构倒闭或失联

    • 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(如 SKD 案例中家长集体报案),并申请财产保全。
    • 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机构经营状态,若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,可申请强制执行。

  2. 政策变化影响

    • 如 2025 年部分国家调整签证政策导致无法留学,可主张不可抗力解除合同,无需承担违约责任。
    • 需提供政策文件或官方通知作为证据,例如澳大利亚 2025 年限制留学生数量的政策。

  3. 资质问题

    • 若机构无教育部认证资质,可主张合同无效,要求全额退款。例如,北京天道恒信公司因无资质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,学员通过诉讼追回部分费用。


六、风险防范与建议


  1. 签约前审查

    • 使用教育部《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委托合同(示范文本)》,明确服务内容、退费条款和违约责任。
    • 核实机构资质,避免选择无资质或高风险机构(如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机构)。

  2. 费用支付与证据留存

    • 优先通过银行转账支付费用,并要求开具加盖公章的发票。
    • 保存所有沟通记录,如微信聊天、邮件、服务进度确认单。

  3. 警惕 “预付式消费” 风险

    • 避免一次性支付高额费用,可协商分阶段付款。参考最高人民法院对预付式消费的司法解释,若机构未履行服务,用户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退款。


七、法律依据与行业动态


  • 《民法典》:第 496 条(格式条款无效)、第 563 条(法定解除权)、第 590 条(不可抗力)。
  • 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:第 55 条(欺诈赔偿)、第 53 条(预付款退还)。
  • 2025 年政策:部分国家调整签证要求(如美国简化流程、澳大利亚限制人数),可能影响合同履行,需关注最新动态。

总结


处理留学服务合同终止问题需结合法律条款、合同细节和实际情况,优先协商解决,必要时通过投诉、仲裁或诉讼维权。关键在于明确责任、保留证据,并灵活运用法律工具。若遇到复杂情况,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律师或监管部门,以最大限度维护自身权益。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xaxcetx.cn/post/135799.html
免责声明:本文为原创文章,版权归 admin 所有,欢迎分享本文,转载请保留出处!

评论已关闭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