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当同学 2025 年前往澳洲留学时,无论是作为朋友还是同学,你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提供支持、保持联系,并共同适应这段新的经历:
一、出发前:协助准备,缓解焦虑
- 信息共享与提醒
- 帮同学整理澳洲留学的实用信息,比如当地天气(澳洲 4 月为秋季,需提醒带合适衣物)、常用 APP(如交通 App “Transit”、二手交易 “Gumtree”)、学校接机服务、医保(OSHC)办理等。
- 提醒重要文件清单:护照、签证、COE、录取通知书、疫苗证明(如澳洲入境要求)、紧急联系人信息等。
- 情感支持
- 倾听对方的紧张或期待,分享积极案例(如其他留学生的适应经验),缓解对陌生环境的不安。
- 一起规划临行前的聚会,创造共同回忆,比如拍摄 vlog 记录出发过程。
二、留学期间:保持联系,关注需求
- 灵活沟通,尊重时差
- 澳洲与中国时差约 2-3 小时(东部时间比北京时间快 2 小时,夏令时快 3 小时),提前协商方便的通话时间,避免频繁打扰对方学习或休息。
- 利用社交媒体(微信、Instagram、WhatsApp)分享日常,比如国内的生活片段、对方家乡的变化,或转发澳洲本地资讯(如华人社团活动、打折信息)。
- 提供实际帮助
- 生活适应:推荐当地华人超市、中餐厅位置(如悉尼的 Chatswood、墨尔本的 Box Hill),或分享留学论坛(如滴答网)的实用攻略。
- 学业支持:提醒利用学校资源(图书馆、学术辅导中心),若对方遇到语言或课程困难,鼓励联系学校的 Student Support 服务。
- 应急协助:保存对方学校的紧急联系方式、当地警察局电话(000)、中国驻澳使领馆电话,确保对方知晓如何求助。
- 鼓励独立与社交
- 支持同学参与校园活动(社团、志愿活动)或本地文化体验(如周末市集、澳式橄榄球比赛),帮助其建立多元社交圈。
- 避免过度介入对方的生活,尊重其适应节奏,比如不频繁追问 “是否想家”,而是关注积极进展(“这周有没有遇到有趣的事?”)。
三、长期关系:共同成长,创造联结
- 分享各自的生活变化
- 主动讲述自己在国内的经历(学业、工作、兴趣),也询问对方在澳洲的见闻(如文化差异、学术挑战),保持交流的双向性。
- 定期互寄小礼物(如对方喜欢的国内零食、澳洲特色纪念品),或约定线上一起看电影、玩游戏,维持亲密感。
- 规划未来见面
- 讨论假期安排,比如对方回国时聚会,或你未来去澳洲旅游时拜访,让关系有 “未来可期” 的期待。
- 若对方计划毕业后留在澳洲,了解其职业规划,分享行业信息(如中资企业在澳招聘动态)。
四、注意事项:避免 “想当然” 的关心
- 不盲目比较:避免说 “澳洲那么好,你还有什么可担心的?”,体谅留学背后的压力(孤独、经济、学业竞争)。
- 尊重隐私与边界:若对方暂时不愿分享某些困难,不必追问,只需表达 “需要时随时找我”。
- 关注心理健康:长期留学可能面临焦虑或孤独,提醒对方利用学校的心理咨询服务,或介绍在澳的华人朋友互相照应。
总结
最重要的是让同学感受到:即使距离遥远,你们的关系依然稳固。通过主动沟通、提供切实帮助、尊重彼此的成长节奏,这段经历反而可能成为加深友谊的契机。祝愿你的同学留学顺利,你们的友情也能在跨文化的背景下持续升温! 🌏✨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