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及教育部相关规定,2025 年高校毕业生党员的组织关系是否可以保留在学校,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。以下是详细政策解析及操作建议:
一、保留条件与期限
- 未落实就业单位
对于尚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党员,可申请将组织关系暂时保留在原就读高校,保留时间一般不超过 2 年。例如,浙江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2025 年通知明确要求,未就业党员需编入党支部并定期联系,保留到期后必须转出。若因特殊情况需延长,需由党员提出申请并经学校同意,延长时间一般不超过 1 年。
- 出国留学或出境学习
出国(境)深造的毕业生党员,组织关系可保留在学校,最长不超过 5 年。例如,上海交通大学 2025 年规定,出国(境)升学党员需提交书面申请,说明学习地点、时间等信息,并纳入独立管理信息库。学校将通过线上平台(如 “浙里红色根脉强基系统”)定期联系,确保党员与党组织保持沟通。
- 继续在本校深造
若毕业生选择在本校攻读更高学位(如硕士、博士),通常需将组织关系转至新的院系党支部。例如,西南大学 2024 年通知要求,在本校继续深造的党员需根据专业转往相应党支部,无需保留原组织关系。
二、操作流程与管理要求
- 申请程序
- 未就业或出国(境)党员:需向学院党委提交《党组织关系保留申请表》,说明保留原因、拟转出时间等信息。例如,上海交通大学要求申请人登录系统填报信息,并提交纸质申请至学院办公室。
- 材料审核:学校将审核党员档案及相关证明材料,确保材料完整。例如,浙江大学要求毕业生党员在离校前完成档案归档,包括入党志愿书、思想汇报等。
- 管理责任
- 定期联系:保留期间,学校党组织需通过微信、邮件等方式每半年至少联系党员 1 次,了解其思想动态和生活情况。例如,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 2024 年通知要求,对保留党员建立联系机制,督促其参与线上组织生活。
- 党费缴纳:党员需按规定通过线上平台(如 “学习强国”)或线下方式缴纳党费。若超过 6 个月未缴纳党费或未联系党组织,可能被视为自行脱党。
- 转出要求
- 到期处理:保留期限届满后,学校将通知党员及时转出组织关系。例如,华中师范大学规定,超过 2 年未转出的党员,学校将不再保留其组织关系。
- 特殊情况:若因就业单位变动等原因需延长保留,需重新提交申请并说明理由。例如,西南大学允许党员在 2024 年 10 月 30 日前申请改派,逾期未办理将启动党籍处理程序。
三、其他转移路径
若不符合保留条件或学校规定,党员可选择以下方式转移组织关系:
- 工作单位党组织:已落实工作且单位有党组织的,需在离校前完成转接。例如,雨花区政府 2023 年指南要求,工作单位党组织需在 1 个月内反馈回执,确保转接到位。
- 居住地或户籍地党组织:可将组织关系转至本人或父母居住地的街道、乡镇党组织。例如,集贤县人民政府 2024 年通知建议,无固定工作的党员优先选择居住地党组织。
- 人才服务机构:随同档案转移至县以上政府所属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党组织。例如,重庆市 2024 年规定,未就业党员可通过 “红岩先锋智慧党务” 平台线上转接。
四、注意事项与风险提示
- 档案管理:党员档案需随组织关系一并转移,严禁个人自带。例如,浙江大学要求档案转递需有书面凭据,并妥善保管备查。
- 组织生活:保留期间需积极参与学校或接收单位的组织生活。例如,华中师范大学要求保留党员每半年提交思想汇报,否则可能被处理。
- 政策时效性:2025 年政策可能因高校调整而有所变化,建议及时咨询所在学校党委组织部。例如,上海交通大学 2025 年新增线上申请流程,需通过系统提交材料。
五、政策依据与查询渠道
- 核心文件
- 《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》第三十四条:明确高校对保留党员的管理责任。
- 《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管理工作的通知》(组通字〔2015〕33 号):规范未就业和出国党员的保留期限。
- 查询方式
- 学校官网:搜索 “XX 大学 2025 届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接通知”,如浙江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等已发布最新细则。
- 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:通过学校党委登录系统,查询组织关系状态及接收单位信息。
- 咨询电话:联系学院党委组织部或辅导员,获取个性化指导。
总结:2025 年高校毕业生党员的组织关系保留需符合特定条件,且各校执行细则存在差异。建议毕业生根据自身情况(如就业状态、深造计划)提前与学校沟通,严格按规定流程办理,避免因逾期或材料不全导致党籍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