若在 2025 年疫情期间遭遇留学机构或学校拒绝退费,可通过以下系统性策略维护权益,结合法律、政策及实际操作路径展开:
一、核实政策与合同条款
- 确认疫情政策影响
尽管 2025 年全球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阶段,但需核实目标国家是否因特定疫情(如脊髓灰质炎、登革热等)发布临时旅行限制或教育机构运营调整。例如,海关总署 2025 年公告显示,中国对脊髓灰质炎和登革热疫情国家实施入境管控,若学校因疫情关闭或转为线上课程,可依据不可抗力条款要求退费。
- 审查合同核心条款
- 不可抗力条款:若合同明确将疫情列为不可抗力,可主张解除合同并全额退款。例如,武汉东湖高新区法院判例中,学生因中介未能完成学历认证而成功全额退款。
- 退费时间节点:如北京理工大学国际本科项目规定,入学 7 天后退学不可退费,需注意各校具体政策差异。
- 服务内容与违约赔偿:若机构未履行合同义务(如未申请到约定院校),可依据《民法典》第 577 条要求退还费用并赔偿损失。
二、协商与投诉路径
- 与机构 / 学校直接沟通
- 书面协商:通过邮件或挂号信明确诉求,引用合同条款和政策依据,要求书面回复。例如,新加坡留学生通过集体维权群与房管公司协商押金退还。
- 保留证据:保存付款凭证、沟通记录、学校通知等,为后续维权提供支撑。
- 向监管部门投诉
- 国内渠道:
- 12315 平台:全国消费者投诉专线,可在线提交投诉。
-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:若涉及学历认证问题,可通过官网提交退费申请。
- 留学国家渠道:
- 英国:向教育监察机构(如 OIA)投诉。
- 美国:向州教育部门或消费者保护机构(如 FTC)求助。
- 国内渠道:
- 利用行业协会与社群力量
- 加入留学生组织:如新加坡留学生组建维权群,集体向警方报案。
- 行业协会调解: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等机构可协助调解纠纷。
三、法律途径与司法救济
- 法律咨询与诉讼准备
- 律师函警告:委托律师发送律师函,明确法律后果。例如,南京鼓楼区法院判例中,学生因中介伪造材料成功解除合同并退款。
- 诉讼时效:根据《民法典》第 188 条,民事纠纷诉讼时效为 3 年,需及时行动。
- 司法诉讼要点
- 证据链构建:需提供合同、付款记录、沟通记录、政策文件等,证明机构违约。
- 诉讼请求:可主张全额退款、赔偿损失(如住宿费、交通费),并要求支付利息。
- 跨境诉讼:若涉及境外机构,可通过国际司法协助或仲裁解决,如新加坡警方介入留学生押金纠纷。
四、特殊场景应对
- 线上课程质量争议
- 对比合同约定:若课程质量显著低于承诺(如师资、课时缩水),可依据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第 55 条要求赔偿。
- 集体诉讼:参考美国多所大学因疫情转为线上课程后退还部分费用的案例,联合其他学生发起诉讼。
- 签证与入境受阻
- 学签被拒:部分教育局(如加拿大约克教育局)规定,学签被拒可退还学费(扣除管理费)。
- 入境限制:若因疫情被禁止入境,可要求学校退还学费及住宿费,如俄罗斯留学生因入境禁令成功投诉机票退款。
五、风险防范与建议
- 签约前审查
- 资质核查:通过教育部 “涉外监管信息网” 查询中介资质。
- 条款细化:明确退费条件、时间节点及争议解决方式,避免模糊表述。
- 多元化维权策略
- 媒体曝光:通过社交媒体、留学论坛曝光纠纷,借助舆论压力促使机构妥协。
- 保险理赔:若购买留学保险,可核查保险条款是否覆盖疫情导致的退费损失。
- 长期规划
- 备选方案:若退费困难,可协商转为延期入学或部分学分抵扣。
- 法律备案:即使暂时无法解决,也应通过法律途径固定证据,避免超过诉讼时效。
六、典型案例参考
- 武汉东湖高新区法院判例:学生因中介未完成学历认证,法院判决全额退款。
- 新加坡留学生集体维权:60 余名学生通过警方介入,成功追回押金。
- 南京鼓楼区法院判例:中介伪造材料导致录取无效,学生解除合同并获退款。
通过以上步骤,可系统性应对留学退费纠纷。若需进一步协助,可联系专业律师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(电话:010-62677800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