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据常见的语言习惯和通用称呼,2025 年出国的留学生通常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称呼方式:
1. 通用称呼
- “留学生”:最直接且广泛适用的称呼,无论年份、留学阶段或国家,均可统称 “留学生”。
- “中国留学生”:若强调国籍(如在海外语境中),可称为 “Chinese international students”(国际语境)或 “中国留学生”(中文语境)。
2. 按留学阶段细分
- “本科留学生”/“硕士留学生”/“博士留学生”:根据学历层次进一步明确,如 “2025 年出国的本科留学生”。
- “交换生”/“访问学者”:若属于短期交流项目,可使用更具体的称呼(但需区分正式学位生)。
3. 按时间或身份修饰
- “2025 届留学生”:强调入学或毕业年份(“届” 通常指毕业年份,需注意语境准确性)。
- “海外留学生”:侧重留学地点在海外,与 “国内学生” 形成对比。
- “国际学生”:在留学目的国的语境中,当地通常称外国留学生为 “international students”(对应中文 “国际学生”)。
4. 口语化表达
- “留学生”(部分地区常用,如台湾、香港)或 “出国读书的学生”。
总结
最简洁且无歧义的称呼是 “留学生”,若需细化可补充学历、国籍或年份(如 “2025 年出国的中国留学生”)。国际通用语境中,“international students” 或对应目的国语言的称呼(如英语国家常用 “international students”)更为标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