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朝人去日本留学主要有官派和自费两种方式,具体情况如下:
官派留学
政策推动 :1901 年 9 月,清廷令各省选派学生出洋留学,宣布学成归国赏给进士、举人出身,并选任官职,出国留学开始走上制度化轨道 。
选派标准 :起初没有严格统一标准,后来逐渐规范。要求不通西文者,需 “年十四五,心地明白,文理晓畅”;通英文或法文者,年龄在 15 至 25 岁 。
流程 :由朝廷或地方政府根据需要和指标,从各地学校、书院等选拔学生。被选中的学生需由地方官 “出具印结”,并报中央备案 。之后统一安排行程,通常从上海或天津上船,前往日本的福冈、长崎、东京等地 。
学习管理 :到日本后,会被安排进入适合的学校,如专门为中国留学生开办的文学院各分校、法政大学速成科、振武学校等 。学习科目根据政府需求和学生情况分配,法政、军事等是热门科目 。
自费留学
资金来源 :主要由家庭或亲友提供资金支持,也有一些人通过自己工作积攒,或得到他人赞助 。
自主申请 :需自己联系日本的学校,获取入学许可。可以通过日本的亲友、在华的日本机构或个人,以及已在日本留学的学生了解学校情况和申请流程。一些著名的私立大学如早稻田大学设有专为中国人的 “清国留学生部”,方便中国学生申请 。
准备材料 :一般需准备个人简历、学历证明、推荐信等,部分学校可能还要求提供日语水平证明或进行相关考试。
出行安排 :在办好入学手续后,自行安排船票前往日本。当时到日本的船票价格有差异,到横滨最贵的头等舱不过 54 银元,到长崎最便宜的三等舱才 6 银元 。
甲午战争后,日本为何允许清朝留学生进入日本军校学习?-抖音 清朝派出国外学习的留学生,为何多数背叛了大清?-抖音 去日本留学的中国名人堪称是半本中国近代史-抖音 清末民初知识分子为何大多都去日本留学-抖音 清朝时有留学吗 清朝时也有人去出国留学,而且是背负着国家民族和时代的期望-抖音 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后,更多国立大学出现。清政府对内重视师范教育和基础教育,对外引进西方先进教育理论知识,积极派遣学生出洋留学。1902年,山西大学堂成立,分中学专斋和西学专斋……版本过低,升级后可展示全部信息-抖音 李叔同的日本留学故事,寻求文艺救国之路-抖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