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情期间去留学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,但通过充分准备和采取相应措施,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安全。以下是一些需要考虑的方面:
风险因素
- 疫情防控风险: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疫情形势和防控措施差异较大。一些国家疫情严重,医疗资源可能紧张,感染风险较高。即使接种了疫苗,也不能完全排除感染的可能性。而且,部分国家的入境政策可能会频繁变动,如限制入境、要求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、强制隔离等,这可能会给留学生的出行和入学带来不确定性和困扰。
- 社会治安风险:疫情可能导致一些国家经济下滑、社会矛盾加剧,从而使社会治安问题凸显,如犯罪率上升等。部分地区针对留学生的暴力、抢劫、盗窃等案件时有发生,中国留学生在海外遇袭事件也并非个例,这对留学生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。
- 心理压力风险:疫情期间,留学生可能面临无法正常社交的孤独感、对疫情发展的担忧、学习模式的转变等问题,容易产生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。据调查,高达83.95%的留学生至少经历过一次心理崩溃,44.58%的被访者甚至想到过放弃学业。
安全保障措施
- 来自国家和使领馆的保障:党中央时刻牵挂着海外中国留学人员的健康和安全,外交部会同教育部等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举措。驻外使领馆普遍开通了24小时领保电话,通过多种渠道宣介防护知识,筹措并向留学人员发放“健康包”,包含口罩、消毒用品等防疫物资。同时,还会敦促驻在国维护好中国留学人员的健康安全和合法权益,在留学人员遭遇歧视、攻击等情况时及时发声并进行交涉。
- 学校方面的措施:许多海外院校也在积极采取措施保障留学生的安全,如加强校园管理,实施严格的门禁制度和卫生措施;调整教学安排,部分学校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,以减少人员聚集;为留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,帮助他们应对疫情期间的心理压力。
- 个人层面的防护:留学生自身要增强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。出发前,详细了解留学目的国的疫情形势、入境政策和学校的开学安排,做好相应准备,如携带必要的防疫物资、提前安排好住宿等。抵达留学国家后,严格遵守当地及学校的疫情防控规定,做好个人日常防护,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,养成良好卫生习惯。同时,关注当地社会治安状况,提高自我保护意识,遇到紧急情况及时报警并向使领馆求助。
总之,疫情期间去留学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,权衡利弊。如果决定去留学,要充分做好准备,密切关注相关信息,积极采取防护措施,以最大程度保障自身的安全和健康。